平博体育网址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八闽动态

南平邵武:以“医共体”改革探寻 群众看病“最优解”

来源:闽北日报 发布时间 : 2025-10-15 08:50

  邵武市立医院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陈丽红教授团队、肠胃外科朱广伟教授团队携手,通过多学科联合会诊,为一名晚期卵巢癌患者提供精准高效的诊疗方案。(邵武市立医院供图)

  “家门口”的医院来了省级专家,手机一点护士上门服务,偏远山区患者通过屏幕与名医“面对面”会诊……邵武市“医共体”改革正悄然改变着当地群众的就医体验。

  近年来,邵武市以“医共体”建设为突破口,以细化实化“4+N”全民健康医防融合网格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合力破解医疗卫生领域发展中存在的难点,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体制改革“奠基石” 探索共建“新路径”

  夜幕降临,邵武市城郊镇卫生院的灯还暖暖地亮着。这里新开启的“夜间门诊”,成了周边居民下班后的健康驿站。“白天上班不好请假,现在晚上也能看病取药,真是太贴心了!”邵武市民宋瑞成笑着分享他的体验。

  这个暖心服务的背后,是城郊镇卫生院的全面升级。邵武市投入1700多万元对该卫生院进行改造,今年3月以崭新面貌服务市民。针对这片常住人口超3万、企业员工2万余人的区域,这项便民举措精准回应了大家的就医需求。

  “我们发现,很多上班族和小家庭,白天看病不方便。”城郊镇卫生院院长王跃祺说,“‘夜间门诊’就像开了一扇‘方便之门’,让大家不再为‘请假看病’发愁。”

  更让人欣喜的是,这样的便民服务并非孤例。它背后连着的,是邵武市全面推行的“医共体”网络。在“医共体”建设过程中,邵武市破除旧有体制,全面转变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以往各自为政之局,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党政齐抓,建立起“一盘棋”指挥调度体系。同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采取正向鼓励和反向约束,将医改工作列入全市综合绩效考核,高位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

  新架构下,邵武市全市3家市直医院和18家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了有机整合,构建起“1236”县域分级诊疗体系,统一“人财物”管理,做到优势资源互补共享。通过建立心电、影像、供应等六大共享中心,县乡两级实现了业务协同、资源共享、结果互认,让优质诊疗服务走进百姓“家门口”。

 

机制创新“瞄靶心” 打破藩篱“激活水”

  “在‘家门口’就能请来省里专家给我做手术,不用奔波。是你们给了我希望。”日前,患者林女士康复出院,激动地对邵武市立医院医护人员说。

  该患者罹患晚期卵巢癌,病情复杂,肿瘤侵袭范围广,手术难度极高。面对挑战,邵武市立医院妇科迅速行动,积极协调,不仅集结了院内妇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麻醉科等多科室骨干力量,还邀请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陈丽红教授团队与胃肠外科朱广伟教授团队前来主刀支援。手术过程顺利,达到了预期目标,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成功合作,是深化医联体协作、促进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生动实践。通过每年投入600万元财政资金,邵武市立医院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起紧密型医联体“山海联盟”。去年,邵武市还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达成合作,引入先进的医疗管理模式,不仅提升了本地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更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医共体”改革带来的红利。

  近年来,14个专家名医工作室相继落户邵武,推动神经内外科、心血管内科、眼科等重点专科跨越式发展。目前,已有4个临床专科入选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个专科进入培育单位名单,全市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邵武市通过细化全民健康医防融合网格化服务体系建设,将省市专家融入“4+N”全民健康服务团队,结合“千名医师下基层”活动,选派专家定期深入基层卫生院坐诊带教,有效激发基层卫生队伍新活力。

 

人才培育“添动力” 激发创新“动力源”

  “没想到恢复得这么好!”看到曾经需要搀扶的家人如今能独立视物行走,患者李大娘家属激动不已。

  李大娘同时面临白内障和乳腺癌的挑战,因智力障碍无法配合常规手术,治疗一度陷入困境。转机出现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驻点专家王晓辉在邵武市立医院坐诊期间。接诊了解到李大娘的情况后,王晓辉与附一医院麻醉科驻点专家苏文婷共同为其量身定制手术方案,在手术过程,邵武市立医院主治医师卓航也参与其中,配合默契,仅用半小时就成功完成高难度白内障手术,让患者重见光明。

  在专家帮扶下,邵武市立医院不仅实现了诊疗技术的突破,更在科研领域取得了“零的突破”。王晓辉专家通过学术讲座、案例分析和项目申报指导等多种方式,激发本地医生的科研热情,推动学科全面发展。

  “我们跟着专家一起学习、探讨,专业上的收获特别大。”卓航感慨。这种“收获”得益于“授人以渔”的帮扶机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帮扶团队通过“师带徒”、手术示教、学术交流等形式,持续为邵武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人才成长离不开政策支持。邵武市多措并举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出台人才奖励政策,建成60套人才公寓,与多家知名院校建立合作,引导邵武籍医学学子返乡发展。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引进医疗人才749名,其中硕士12名,为当地 “医共体” 建设注入了持久发展动力,也为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闽北日报记者 徐陆锋 通讯员 陈玉萍

附件下载: